• 2025-10-09 17:51:36
  • 阅读(1637)
  • 评论(11)
  •   时至今日,环绕美欧动力协议的争辩仍未停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获得“历史性成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之为“困难的好协议”。可是,欧洲人却遍及不买账,原因在于巨大的对美收购规划必然进一步推高动力消费本钱,关于寸步难行的欧洲制造业来说更像是“自杀性决议计划”。有剖析谈论以为,这个为期3年、金额高达7500亿美元的动力协议,看似是个庞大的协作sscys.com结构,实际上严峻脱离了商场实际,有或许终究堕入泥潭。

      首要,欧盟许诺的动力交易数据经不住商场查验。

      欧盟许诺将在3年内每年购买价值2500亿美元的美国动力产品,但不管从哪个视点看都站不住脚。从现在欧盟动力存量数据与结构特征来看,依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欧盟动力产品进口总额为4330亿美元,从美国进口的动力总额不到800亿美元,尚缺少新协议年度方针的三分之一。很难幻想欧盟有什么方法能让美国动力进口量日新月异。

      从细分动力品类来看,原油进口的缺口尤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现,2024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原油占其总进口量的16.1%,若要满意协议中的原油收购比例,须在现有基础上完成3倍以上的添加。现在欧盟石油进口商场比例首要由美国、挪威(13.5%)、哈萨克斯坦(11.5%)等占有。欧盟若强行替换石油供给源,仅原油收购本钱一项就将添加至少30%,这必将激起对立浪潮。

      即使美国现已在上一年成为欧盟首要的液化天然气(LNG)供给国,占有欧盟45.3%的LNG进口商场比例,但要依托这点完成新的美欧动力协议方针并不轻松。按2024年商场均价核算,欧盟年度LNG收购总额也仅能到达465亿美元至580亿美元,与2500亿美元的年度方针相差数倍。更何况,当时全球LNG商场总规划仅略高于2000亿美元,欧盟要“吞下”全球LNG一切交易量都不行,可见这个协议从逻辑上就很荒唐。

      从协议的履行预期看,因为欧盟对私营企业动力收购缺少强制力,很难盼望在短期内建立起动力一致进口和消费商场。现在看,欧盟仅能整合需求争夺议价权,却无法逼迫企业违反商场规律购买昂扬的美国动力。特别是欧盟动力企业现已与挪威、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签订了很多LNG收购长时间协议,这些协议的违约本钱一般高达合同金额的20%至30%,仅法国道达尔动力一家,若撕毁现有LNG合同,其就将面对超越120亿欧元的罚款。可谓船大掉头难。

      其次,美国动力供给才能遭到结构性瓶颈的掣肘。

      从美国动力出口主力种类LNG的产能来看,统计数据显现,2024年其出口量到达119亿立方英尺/日,即使规划中的Plaquemines LNG、Golden Pass LNG等项目悉数投产,新增的53亿立方英尺/日名义出口才能,也仅能使总产能提高近50%,远缺少以满意欧盟数倍的增量需求。

      原油出口才能的限制更为杰出。美国炼油工业当时的出口负荷率已达89%,2024年对全球动力出口总额为3180亿美元,其间对欧盟出口仅760亿美元。若要完成对欧盟2500亿美元的年度出口,意味着美国需将80%的全球动力出口量定向输送至欧洲,这就要求美国自愿抛弃亚洲这一中心商场。美国出口商2024年向亚洲出口的LNG占比达58%,较欧洲高出21个百分点。让美国出口商放弃赢利更高、添加更快的亚洲商场而转向欧洲,这明显不符合商场经济规律。

      最终,动力运送基础设施的短板进一步加重了供给窘境。美国现在投入运营的LNG出口终端仅有6座,悉数会集在墨西哥湾沿岸,简直悉数满负荷运转。而跨洋运送所需的LNG运送船全球仅有700余艘,且70%已被长时间租约确定。另据业界威望测算,要满意美欧协议动力运送需求,全球需新增200艘以上LNG运送船,而单船制作周期长达3年,这使得中短期内的运送才能缺口底子无法添补。

      为此,商场人士大多不看好美欧动力协议的未来,以为协议充其量仅仅坐而论道,实际操作是难上加难。美欧动力协议的达到,本质上是政治逻辑对商场规律的强行干涉,其中心诉求在于平缓因美国加征关税行动而日渐严重的跨大西洋交易关系。美国政府屡次要挟对欧盟轿车、钢铁等要害工业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让本就困难重重的欧洲多国经济“落井下石”。在这种压力下,欧盟委员会不得不垂头,以动力收购许诺交换关税减免,维护危如累卵的欧洲出口。

      可是,该协议在某种程度上既反映欧盟内部杂乱的政治利益博弈,一起也加大了欧盟内部在动力方针上的巨大不合。欧盟“去俄罗斯化”动力方针仍将进一步深化,价值却是沉重的。对欧洲而言,即使按当时价格实现协议许诺,欧盟动力进口本钱也将上升57%,相当于每个欧盟家庭每年多付出680欧元动力费用。

      不管怎样,美欧之间长时间的动力协作结构现已构成,动力协议在履行进程中大概率会作出必要调整,并进行可持续性的组织,然后回归商场实际。(本文来历:经济日报 作者:翁东辉)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5  收藏